
我们中学有一篇课文叫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,那今天为什么把它拿出来和大家分享?因为我觉得在AI时代当中,哪怕你搜到的信息看起来是正确的配资头条网,也会存在一个判断力的问题。
这篇文章就是一个很现实的例子,说当时齐国一个帅哥大夫叫邹忌,长得非常帅,个子高,身段也好,长得也漂亮。有一天,这个人早上起来照镜子,越照自己越臭美,于是问了自己妻子一个问题,说我跟咱们这个齐国城北的徐公谁长得帅?
这个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“国草”,那结果他的妻子就回了一句话,她说“君美甚,徐公何能及君也”,说你可太帅了,徐公哪有你长得帅,大家知道我们中国人表示笃定,肯定,的语气只有两种,一种叫反问,一种叫感叹,他这个老婆连感叹加反问都使上了。
结果这个邹忌说,有这么帅吗?那为什么我没有靠脸吃饭?接下来他就问他的妾,妾在古代其实是地位要比主人低,她有点像是那个仆人,但是他比一般的这种丫鬟要高半格,结果她也很笃定地跟邹忌讲,徐公何能及君也?
展开剩余74%又是一个反问句,徐公哪有你长得帅呀?但是大家会发现,妾的语气就没有妻那么肯定了,因为妻是双重强烈感叹,一个感叹句,加一个反问句,到了妾这里只剩下一个反问了,但是还是挺强烈的。
到了第二天,邹忌的下属来了,然后他就问说,我跟城北的徐公谁长得帅?这个客说“徐公不若君之美也”,这是个什么句啊?陈述句,翻译过来就是徐公没有你长得帅。
大家意识到这三个句子的差别了吗?
第1个句子:无比强烈的语气。
第2个句子:比较强烈。
第3个句子:很普通,甚至有点敷衍。
那为什么三个人语气不同?最后邹忌还是发现了真相,很简单,不就是谁帅嘛?叫来看看不就知道了,于是第二天把这个徐公叫来了。然后原文是这样说的,“自以为不如”,看看别人,哎呦,长得这可太帅了,邹忌觉得自己应该没这么帅,再一照镜子,我的妈呀,“弗如远甚”。
结果邹忌一晚上没睡着觉,就去想一个问题,我跟徐公谁好看,这么明显的事大家怎么会骗我呢?直到晚上想明白了,他说了一句话,他说:“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;妾之美我者畏我也;客之美我者,欲有求于我也。”这个私是偏爱的意思。
邹忌说,我后来想明白了,我老婆为什么骗我?其实她不是骗我,是真觉得我更好看,因为她爱我,当你带着爱的情感去看一个人的时候,你就蒙上了一层滤镜,你得到的信息实际上是不准确的。所以大家明白为什么那个妻子先用感叹句,再用反问句,语气这么强烈?很简单,她真觉得自己老公最帅,她发自内心里的笃定。
然后邹忌说这个妾为什么骗我呢?因为我是她的主人,她怕我,因为怕所以不敢说实话,客人赞美我美,是有事情要求于我。这告诉我们什么?其实它背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的启示,对比这三个的语气的强烈,你就会发现,就是爱的力量是最强大的,它可以战胜恐惧,但恐惧的力量也很强大,恐惧是在利益之上的。
所以当我们去读书的时候,我们要明白很多的问题,很多书里面的东西其实是跟我们的人生相关联,比如某人亲口对我讲的这个事,有没有可能一定是客观公正的?不一定,你得去分辨,你得抛掉三重滤镜。
第一重:叫利益关系,他说那人不好,那人就不好,也许这俩人是竞争对手。
第二重:有没有恐惧,他不敢说不好,他只能说好。
第三重:有没有带着情感的因素。
这就是我说在自媒体时代我们有无数的信息,但是你怎么去判断这个信息的准确性?它需要我们有分辨是非的能力,有看透背后的利益或者情感要素的智慧。这可不是如今的AI 能给你的,这恰恰是人身上才有的东西。
所以你说 AI 时代我们青少年怎么去成长,怎么去培养自己?我的建议是一定要去读书。书里面有审美,书里面有情感,书里面有独立的思考判断。我非常希望大家明白,读书一定不是去告诉别人我读了这个书,我知道这个。因为你知道再多不如一个百度。
读书对于今天的人来讲非常重要的意义是,帮助我们在知道的同时,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,带着我们的思考,带着我们的情感,带着我们对人的理解和判断去看问题。
作者:邵鑫配资头条网
发布于:北京市金多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